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3月1日,从中国石化方面获悉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今年两会的提案是《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》。
据悉,氢能作为二次能源,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,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争取发展先机。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。
目前,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,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、市场推广阶段,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。
马永生表示,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,在顶层设计、核心技术攻关、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
氢能具有来源多样、终端零排放、用途广泛等优势。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,到2050年,氢能将满足全球18%的终端用能需求,减少CO2排放60亿吨。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,到2050年,我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,可减排7亿吨CO2。
2020年以来,国家先后印发《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》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各地积极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,推动氢能研发、制备、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。
截至2020年底,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,建成加氢站128座,投入运营101座,仅次于日本,位居全球第二。
“目前,我国在副产氢纯化等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。”马永生表示,“我国氢能产业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。”
首先,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,已出现产业雷同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。二是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、高端材料、装备制造方面存在“卡脖子”风险。
第三,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,行业标准、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。最后,则是当前“绿氢”(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)成本高,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。